从这里开始是正文

解说(战时下的生活)

最后更新日期2022年5月11日


“满洲事变”爆发后,对前线士兵的慰问、飞机、高射炮等献纳运动等开始流行。到了这个时期,经常进行大规模的防空演习,形成了“准战时体制”。

进入日中战争后,市民生活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受到了严格的制约。昭和15年(1940年)6月开始,生活必需品相继实行配给制,为了将政府的指示传达给基层,整备了“邻组”等组织。

随着战局的恶化,丈夫被称为“临时召集令”的红纸,儿子们成为出征士兵送到了战场。迎接“英灵”无言回归的葬礼也成为了日常的景象。

不去战场的人们为了保护后方,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团体,“爱国妇女会”“国防妇女会”活跃在送行士兵、慰问、捐款运动中。并且,为了弥补男性劳动力不足,女性也被动员到了军需工厂等。

小学高年级以上的儿童、学生和学生们,通过“学生动员”、“学生出征”一个接一个地被带到了生产现场和战场。

战局恶化后,国民学校低年级的儿童避免了空袭,离开父母,不得不在陌生的土地上集体疏散生活。

关于本页的咨询

横滨市史资料室

电话:045-251-3260

电话:045-251-3260

传真:045-251-7321

电子邮件地址[email protected]

回到上一页

页面ID:344-717-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