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里开始是正文

关于街道的变迁

最后更新日期2024年2月9日

关于横滨街道变迁的详细内容,请参照以下资料。

《港口城市横滨的城市形成史》
横滨市企划调整局编,横滨市企划调整局,1981年

目录

  • 发行之际
  • 序言——横滨、城市形成的特色
  • 第1期―开港前期 →1858年(1858年)
    • 1.横滨村等6村和东海道
    • 2.生产力低的农村
    • 3.新田开发和吉田新田
    • 4.开港的动向
  • 第2期——开港场整备期1859(1859年)→1867年(1867年)
    • 1.“日美友好通商条约”和开港场的建设
    • 2.横滨贸易的发展
    • 3.居留地的整备和“第1回,第2回地所规则”
    • 4.日本人居住地的发展
    • 5.猪屋火灾与“第3回地所规则”
  • 第3期——文明开化时期1868(1868年)→1888年(1888年)
    • 1.我国近代城市规划的先驱
    • 2.居留地的整备
    • 3.吉田新田沼地的填埋
    • 4.引进现代技术
    • 5.贸易相关功能的形成过程
    • 6.横滨筑港计划
    • 7.近代上水道、下水道的整备
  • 第4期——港口建设期1889(1889年)→1902年(1902年)
    • 1.横滨港第1期筑港工程
    • 2.即将迎来转折期的贸易和工业
    • 3.横滨港的结构孤立和区域交通的整备
    • 4.人口集中和第一次市区扩张
    • 5.随着条约的修改,居留地体制的解体
  • 第5期——工业申办期1903(1903年)→1922年(1922年)
    • 1.关于城市形成的基本方针的设定
    • 2.港口建设动向和新港码头建设
    • 3.“工厂申办政策”和“工厂地区”
    • 4.生活基础建设与“卫生地区”
    • 5.从“市区修改”到“法定城市计划”
  • 第6期——震灾复兴期1923(1923年)→1940年(1940年)
    • 1.关东大地震造成的灾害和复兴的动向
    • 2.制定复兴计划方案
    • 3.复兴事业的实施
    • 4.京浜工业地带建设和大防波堤建设
  • 第7期——战时体制时期1941(1941年)→1945年(1945年)
    • 1.走向战时体制和城市规划
    • 2.横滨的防空城市计划
    • 3.战时体制时期的住宅问题
  • 第8期——战灾复兴期1945(1945年)→1960年(1960年)
    • 1.战败时的状况
    • 2.接收的影响
    • 3.战灾复兴计划
    • 4.经济复兴与横滨港
    • 5.临海工业地带的建成
    • 6.市民生活与综合基干计划
  • 第9期——城市成长期1961(1961年)→1978年(1978年)
    • 1.高度增长和城市问题的发生
    • 2.城市问题的激化和新城市建设的萌芽
    • 3.城市结构的变革和城市基础建设
    • 4.横滨市综合计划1985
    • 5.有个性的街道建设
  • 小论——横滨城市建设的先驱者=田村明
  • 从图中看到的城市形成过程、照片中看到的街道变迁
  •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年表

转到明信片"s Memory"的页面


关于本页的咨询

教育委员会事务局中央图书馆调查资料课

电话:045-262-7336

电话:045-262-7336

传真:045-262-0054

电子邮件地址[email protected]

回到上一页

页面ID:340-657-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