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里开始是正文
外国人居留地的下水道整备
最后更新日期2024年7月25日
近代下水道的发祥地横滨
1859年(1859年),横滨开港的同时,只不过是小渔村的横滨面貌也发生了变化。
以码头的建设、居留地的整备为首,作为开港地的城市建设开始了。横滨作为与外国的窗口的性格,带来了可以说是当时最先进的各种技术和文物。现在也能在市内各处看到这些面貌。
在日本首次引入横滨的项目中,除了公园、报纸、赛马之外,还引进了铁路、电信、自来水、煤气等承担城市基础的技术。这些技术是当时正在完成产业革命的欧美发达国家的最新技术,横滨被称为近代技术导入之地。
R・H・布兰顿(开港资料馆藏)
居留地的外国人仔细观察了随着产业发展污染加剧的本国情况,痛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另外,当时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日本,霍乱都很流行,所以居留地的排水和下水道的整备是居留民迫切希望的地方。当时,横滨的主要道路上设置了挖掘机,承担着下水道的作用,但是,这在构造上也很恶劣,在各个地方也就是说,在溢出的情况下,与欧美的下水道相比,将污水流到埋在地下的管道里的管道里的污水流出来是的。
明治新政府诞生后,根据1864年(1864)11月各国领事和幕府之间交换的《横滨居留地备忘录》,推进居留地的下水道整备的是明治政府最初雇佣的外国人英国人布兰顿。
居留地的下水道整备计划于1869年(1869年)开始,1871年(1871年)完成。这个下水道是用瓦制陶管埋设下水道的。
砖卵形管的铺设
关内外国人居留地的居留外国人在1871年(1871年)达到1071人,1880年(1880年)增加了不到4倍的3937人,排水量超过了下水道的容量,由于混入了来自各家各户的污水中的各种固体物,经常因污水堵塞,污水管道堵塞。另外,从1877年(1877年)到1879年(1879年),全国大流行死亡人数达到11万人的霍乱,因此决定进行下水道改修工程。
三田善太郎
神奈川县从1880年(1880年)开始着手进行改修工程的调查和计划立案,将御用挂三田善太郎作为其负责人。三田善太郎于1855年(1855)出生于下野国茂木,作为常陆谷田部藩的贡进生进入大学南校(现东京大学)。东京大学理学部土木工学专业第一期生三田,1879年(1879年)成为神奈川县土木雇佣,在横滨的城市建设上留下了巨大的业绩。
据说三田的设计是1846年英国人乔恩・菲利普(John Philip)设计的,管的纵向和横向的比率是3比2的卵形管。这是为了不让污物沉淀到下水道中,确保流速,将坡度设为1/200,另外在通水少的时候,为了不让流速下降,将形状设为卵形。
卵形管是由砖块和水泥制成的砖块,将口径不同的3种砖块分别作为大下水道、中下水道、小下水道代替干线部分的陶管而建设。
改修工程从1881年(1881年)到1887年(1887年)施工,布设了砖卵形管约4km、陶管12.6km。这个下水道是日本第一个近代下水道,三田善太郎可以说是日本人第一次设计近代下水道的人物。
砖造卵形管结构图(单位:尺)
大下水道
中下水道
小下水道
为了保存和活用砖卵形管
1996年5月,在横滨税关前NTT管道工程时发现的大下水道(砖卵形管)是根据三田的设计建设的4km的砖卵形管中的一部分。砖卵形管的布设情况在1899年制作的《关内居留地下水道敷设图》中很明显,其中发现了大下水道还是第一次。
砖卵形管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都被改变了,但是今后也有被发现的可能性,在确认迄今为止的保存、活用方法的同时,有必要探索大下水道(砖卵形管)更好的保存活用方法。
- 参考资料
- 《横滨下水道史》发行:横滨市下水道局
- 《日本下水道史-总集篇》发行:烽火;
关于本页的咨询
页面ID:112-039-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