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横滨市首页
- 鹤见区首页
- 区的介绍
- 鹤见区的概要
- 小册子“鹤美这个城市这个人”
- 鹤见的历史
从这里开始是正文
鹤见的历史
最后更新日期2018年11月1日
~孕育着悠久历史的鹤见~
不仅仅是“故乡就在遥远的地方”。就在附近,当我们接触到孕育了悠久历史的乡土历史,以及寄托在这个城市梦想的人们的心时,我觉得出生成长的鹤见之城更贴近我们。探寻乡土的历史,不仅仅是传播知识,还会遇到古代的浪漫和温暖的“故乡的心”。
※刊登的内容从1999年3月发行的册子《鹤美这个城市》中摘录了一部分进行介绍。这本册子由区民的《鹤美这个城市》编辑委员会编辑,由《好城市鹤见运动推进委员会》发行。
因此,内容可能与现在有所不同,敬请谅解。
从鹤见川河口和岸谷的第二京浜国道边缘等出土了约10万年前生活的那曼象化石。另外,据说从下末吉宝泉寺附近发现了穆卡西卡的化石。
这是一个适合古代人居住的地方。
虽然不知道鹤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人居住的,但是从发现的遗迹和贝冢等判断,证明了绳文时代早期(约9000年前)绳文人等人已经居住过了。
<兜冢入口处的“历史与绿色散步道面板”
那个时候的地形,除了现在的丘陵地区以外的低地一带,全部是海(古多摩湾)。绳文人他们在被森林覆盖的丘陵地带捕捉动物,从附近的大海捕到鱼和贝类生活着。
从生麦的风早台等遗迹中,出土了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绳文早期的双绞线花纹陶器。另外,从梶山、上末吉、二本木、上宫、风早台等地,发现了传达绳文人生活过的贝冢。
绳文时代过了中期,由于气候变动,海退期变迁,海岸线也后退,形成了现在的地形。荒立贝冢发现了竖穴式住宅遗迹和几乎完整形状的绳文中期(约4500年前)的仰卧屈葬人骨。(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
经过了装饰,根据用途的绳文土器和鱼网用的土锥、石锥等从小仙冢(现鹤见高中周边)、荒立、风早台等出土。绳文时代的鹤见,拥有海产和山珍,对绳文人来说一定是适合居住的地方。
人面陶器和埴轮也出土了
到了弥生时代(约2000年前),人们在鹤见川流域的肥沃土地上开始了水田水稻种植。作为日用品使用的陶器也出土了煮饭用的、储藏用的、装盘用的浅盆等根据用途的各种弥生土器。特别是从末吉的上台北遗迹出土了全国罕见的人面陶器(弥生时代后期)。
距今1650年前,大和朝廷统一国内的时候,鹤见也出现了有力量的豪族。其证据是驹冈的葫芦山古坟,兜冢古坟,诹访坂古坟。出土了武具、马具类、金环、勾玉等装饰品和埴轮等。诹访坂公园保存着从诹访坂古坟出土的石棺的一部分。
平安时代开始被信仰的子育观音
在奈良平安时代,以奈良和京都为中心,以天皇为中心的贵族政治极为荣华。
制定了律令制度,鹤见属于橘树郡,向大和朝廷缴纳租、庸、调税,男子作为警备西国的防人出兵。
金刚寺,天王院,真福寺,东福寺,东渐寺等是平安时代创建的寺院。特别是东福寺的子育观音,据说是堀河天皇许愿,3年后继承的皇子(后来的鸟羽天皇)诞生了,所以赐予了“子生山东福寺”的号和宸笔的额头。
对稻叶晴三先生说的话
“葫芦山的小孔”
驹冈4丁目住宅街一角写着“葫芦山遗迹”的大石碑是明治时代大流行的“穴先生”的遗迹。
明治末期,为了取得京浜电铁(现京浜急行)轨道的土,将葫芦山切碎,在山坡的半山腰发现了2米见方的大横穴,从那个洞里出来了很多人骨,埴轮,陶俑,勾玉,刀剑等。
驹冈的人们在洞口竖起格子门,作为“穴大人”来祭祀。近乡附近知道了眼睛不好的老奶奶在这座山上祈祷后眼睛就治好了,很多人都来参拜了。
每天都像节日一样热闹。因为信徒们给的线香太多了,所以京浜地区的线香价格增加了3倍,甚至连大阪和名古屋的线香都涨价了。据说从洞穴里冒出来的线香的烟,从遥远的品川海面也能看到。 因为线香和团子卖得飞快,所以把农业放在那里,农民们也一个接一个地沿路建了玫瑰,开始了蔬菜和水果等的秘密生意。
<照片是葫芦山遗迹的碑>
据说向穴位供奉砂轮会有好处。我小时候,洞前有很多被线香的烟烧得煤的砂轮。
1907年左右开始流行,全盛时期鹤见川还运行了运送参拜洞的人们的蒸汽船,计划将京浜急行的支线延长到驹冈,但不久之后热度也变冷了,来参拜的人变少了。
1907年考古学权威帝国大学的坪井博士来调查,鉴定为土地豪族的坟墓遗迹,发掘品的重要物品被收藏在国立博物馆。
1192年(1192年)源赖朝成为征夷大将军,在镰仓开设了幕府。靠近镰仓的鹤见区域也和幕府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
与支持镰仓幕府的鹤见有缘的武士
赖朝合并了住在关东的众多武士团,消灭了平氏,开了镰仓幕府。其中也有很多与鹤见有渊源的武士。
例如,1190年(1190年),在后白河法皇的邀请下,赖朝第一次上京时随行的武士中,有鸭志田十郎、马场次郎、寺尾太郎、寺尾三郎太郎等与鹤见区域地名有关的人们的名字。
另外,承久之乱(1221年后鸟羽上皇下达讨伐源氏的诏书,天皇方面和源氏争斗的事件。在政子的力量下源氏胜利)的战伤死者中,记载了潮田四郎太郎、潮田六郎、寺尾又太郎、寺尾左卫门尉等名字。但是,和现在的地名的因果关系等都没有被弄清楚。
这个时候的鹤见被称为“鹤见乡”或“大山乡”。鹤见乡是鹤冈八幡宫的神社领地。另外,还有幕府评定众之一的秋田城之介安达义景的别墅。
1241年(1241年),以将军赖经为首的执权以下500名武士前往义景馆(别墅),途中还留下了去鹤见神社的记录。(据推测别墅与别所的地名有关)
鹤见合战与镰仓下的道
<照片是从马场观音堂前出土的古钱>
3代将军实朝死后,进行执权政治的北条氏力量衰退的时候,以后醍醐天皇为中心,讨伐北条氏的呼声高涨,全国展开了战斗。途中跟随天皇的足利尊氏攻克了京都的六波罗探题。
1333年(1333年),在上野新田郡举兵的新田义贞攻入镰仓,消灭了北条一族。途中,府中的分倍河原和鹤见也展开了激战。打败金泽贞将军队的鹤见之战被称为“鹤见合战”。
镰仓时代,为了让战国的御家人们赶到“镰仓”,鹤见区域也修建了“镰仓下的道路”。据推测,从上面的宫经过狮子谷和兜冢,在现在的末吉桥附近渡过了鹤见川。
鹤见也有城堡!
传达中世纪鹤见的有室町时代初期的1334年(1334)建造的“松荫寺古图”,以及战国时代武将诹访三河守建造的寺尾城的遗址。但是,关于松荫寺古图和寺尾城有很多未阐明的部分,鹤见的中世纪被谜团包围着。
寺尾城主的诹访氏是世世代代侍奉小田原北条氏的武将,据说在1575年(1575年)灭亡之前,在寺尾城居住了5代一百几十年。
相传第五代诹访右马之助在城山脚的寺尾稻荷(马场稻荷)祈祷,成为出色的骑马武将,成为小田原旗本四十八番众活跃着。
江户时代,在东海道的分岔点(现鹤见图书馆附近)建立了“寺尾稻荷道”的路标,很多武将前来祈祷马术。
观音堂遗址出土了2千枚古钱
<照片为殿山“寺尾城址”的碑>
寺尾城主世世代代的墓至今还没有明确。寺尾城附近是“殿山”,寺尾城主诹访氏建造的馆作为“诹访坂”的地名,传达了历史的一部分。
寺尾城址留下了空堀和曲轮的痕迹。另外,从寺尾城山脚的观音堂遗址出土了1968年进入古濑户罐的约2千张古钱。
寺尾城址一带在横滨市教育委员会发掘调查后,作为殿山公园被整修保存。殿山有“寺尾城址”的碑。
丰臣秀吉于1590年(1590年)攻陷小田原城,战乱时代结束,全国统一。由于当时的战功,德川家康封住了关东250万石,进入了江户。家康在1600年(1600年)关原合战后,1603年在江户开设了幕府。
家康在1601年作为连接江户和京都的最重要道路整备了东海道,在街道上实行传马制。作为里程的标准建造了里程碑,设立了驿站。1635年(1635)确立了参勤交代的制度。人们开始移居大名行列和众多旅人来往的东海道一带。
鹤见的东海道一带作为神奈川宿和川崎宿之间的旅馆很热闹。沿着街道,茶店和特产店鳞次栉比,用米粉做成的“睡馒头”和市场周边栽培的“梨”成为了名产。
生麦作为向江户城献上新鲜鱼贝类的御菜八浦之一而繁荣起来。
<生麦地名的由来>
据说生麦是贝的名产地,剥生贝的“生剥”转为生麦。另外,德川第二代将军秀忠经过这一带的时候,道路泥泞不堪,名主变得机灵,收割田里的生麦铺上,顺利通过了队伍,所以被称为生麦。
生麦的胡同里还残留着白色的贝壳道。
代官治理的幕府直辖地
<照片是日本桥第五个“市场里程碑”>
江户时代的政治被称为幕藩体制,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拥有独立领地的藩主(大名)从其领地征收了年贡米。原本位于德川家领地内的鹤见区域大部分是幕府的直辖领,由代官治理。
狮子谷是小田切,驹冈是久志本氏的旗本领。
狮子谷的横沟家是管理旗本领的名主,横沟宅邸是建在小田切的馆迹上的。在驹冈的常伦寺,还留有久志本氏历代的坟墓。
在代官的统治下掌管村内民政的名主,对村内的所有事情都有责任,所以村里的权势很强。农村的生活并不轻松。
离开江户后第一次渡过的名胜鹤见桥
<介绍市场下町公园“鹤见桥”附近情景的面板>
鹤见桥(现鹤见川桥)是家康修建东海道的庆长年间架设的桥。六乡川的桥因元禄年间的洪水而流失,直到明治初年为止都是渡船,所以鹤见桥是出江户去京都的旅人最初渡过的大桥。
鹤见桥附近栖息着仙鹤和水鸟,河口附近漂浮着帆船,是一个可以眺望富士山的风景胜地。以初代广重的画为首,许多文人墨客将其美丽留在了旅日记和歌曲中。
掀起大波纹的生麦事件
1859年(1859)6月2日横滨开港了。横滨建立了各国的领事馆、商馆等,很多外国人开始居留。开港不久的横滨混乱,燃烧着攘夷的武士们反复发生外国人杀伤事件。
1862年(1862年)8月21日,萨摩藩主的父亲岛津久光结束了敕使(大原重德)护卫的大任,前往京都。久光的队伍接近生麦的时候,骑马的4个外国人被卷入队伍中,英国商人被警卫武士斩杀了。
这就是世界上著名的生麦事件。幕府末期混乱期发生的外国人杀伤事件,对之后的日本外交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867年(1867年),德川15代将军庆喜奉还大政,迎来了明治维新(1868年)。江户改名为东京,是日本的首都。
位于首都东京和开港场横滨中间的鹤见,很快就受到了文明开化的浪潮,西洋蔬菜和果树栽培等也很盛行。另外,临海部被填埋,变成近代工业城市。
铁路的开通和鹤见站的开业
<1920年开设的鹤见站西口>
1872年新桥、横滨之间开通铁路,鹤见站也诞生了。开业当时只有东口,西口于1920年(1920年)开设。
由于铁路的开通,东海道的往来变得寂寞,镰仓时代开始鹤见神社流传的民俗艺术“田祭”也被废止了。日本自古以来的文化逐渐消失,另一方面,为了向风光明媚、交通便利的鹤见寻求别墅而移居的人也变多了。鹤见川河口有一座被称为安艺大人宅邸的艺州浅野家的广大别墅。
1911年曹洞宗的大本山总持寺从能登迁移过来。丰冈大道是为了用手推车搬运利用鹤见川运来的本山建筑材料而建造的道路,被称为“本山道”。
新桥日式酒家花月的主人平冈广高于1915年租借东福寺境内3万坪开设的儿童游乐园,被称为东洋第一的大游乐园,全盛时期有10万坪的用地。除了游乐园之外,还可以看到活动照片和少女歌剧,不仅对孩子,对大人来说也是梦中的天堂。
与花月园相邻的剧作家长谷川时雨开办了乡村料理店花香苑。还设有三笠园、民众花坛、上远牡丹园等,鹤见街道各处都开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1920年三笠园的游泳场房野池举行了安特卫普奥运会的游泳预选赛。
促进日本发展的填埋事业
<照片是昭和30年代的鹤见站东口>
大正时代,浅野总一郎等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填埋事业,潮田的地处形成了广大的填埋地。旭硝子、浅野造船、芝浦制作所(东芝)和石油公司等相继进入,成为京浜工业地带发展的基础。鹤见临港铁路也开通了。
末广町的填埋地还开设了机场,1924年(1924年),总持寺前和大师之间海岸电气轨道也开通了。扇岛的海水浴场有很多人,非常热闹。
随着工业的发展,全国很多劳动者聚集在鹤见,以潮田的本町路商店街为首,整个城市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袭击的世界恐慌和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产业界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经历了混乱的时代和高度成长期
1927年(1927)4月,鹤见被编入横滨市,10月1日鹤见区诞生。
<照片是鹤见区诞生时的区政府和山中竹树初代区长>
1938年颁布了国家总动员法,1941年12月,日本进入太平洋战争。物资不足,人们被迫过着艰苦的生活。还进行了疏散学童的活动。1945年4月15日,占京浜工业地带核心的鹤见被300架以上的美军轰炸机袭击,市区一夜之间就被烧成了荒原。8月15日战争结束。
战后,花月园变成了自行车竞赛场。
由于朝鲜动乱造成的军需形势,日本迎来了高度成长期。鹤见的丘陵地带和田园地带相继建造了住宅。
大企业工厂林立的工厂地带吐出的烟覆盖着街道,鹤见川脏了,一个时期,鹤见变成了公害的城市。
脱胎换骨的“好城市鹤见”
<照片为鹤见区制70周年纪念游行(海风大道)>
由于石油危机,高度成长时代也结束了,横滨市的副中心之一的鹤见区致力于建设新的城市。临海部的工厂群也转移了,脱离公害,天空和大海也变漂亮了。鹤见站西口周边和雷尔筑波的贝尔路等商店街也重新修建了。经过泡沫经济的崩溃,大黑海沿岸公园和老年人疗养设施“触ーゆ”等市民的休息设施开放,作为横滨的新名胜也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支撑着日本工业的临海部,以理化学研究所基因组科学综合研究中心为核心,作为大学、企业的研究机关和研究开发型风险企业的集成地开始了再开发。
明治以来,担负着日本近代化的鹤见区,1997年迎来了区制70周年。是拥有25万人口的近代工业都市,商业都市,住宅都市。另外,以鹤见大学、横滨商科大学2所大学为首,公立私立高中有10所的学园都市,以及很多外国人居住的国际都市的脸面也兼备。
利用其特性和乡土的历史,以21世纪为目标,推进了新的城市建设。
关于本页的咨询
页面ID:980-16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