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里开始是正文

建筑物与地震的关系

最后更新日期2024年7月29日

东日本大地震以后,市民对地震的关心度越来越高,“我家能忍受多少地震?”关于地震的咨询很多。对于这样的咨询,这里说明建筑物进行了怎样的讨论,确认了构造性的安全性。另外,这里的说明是以新抗震基准实施后动工的建筑物为对象。

※1981年6月1日建筑基准法被修改,抗震基准发生了变化。这个新标准被称为新抗震标准。1981年6月1日以后动工的建筑物被认为是根据新抗震标准设计的建筑物。新抗震基准是新导入了下述说明的二次设计的想法,除了中规模地震之外,还设想了大规模地震的基准。另外,在技术上加强了地震力和木造建筑的墙壁量的规定等。

建筑物对地震的结构研究是什么?

建筑物的构造分为以下两个阶段,正在讨论对地震安全。

一次设计
针对建筑物的耐用年限中多次遭遇的中等规模地震,目标是柱子、梁等构造体几乎不会发生灾害。
这个设计的目标是确保人命,可以继续使用建筑物。
中型地震时
二次设计
对于在建筑物的耐用年限内遭遇一次的极为罕见的大规模地震,设计的目标是即使建筑物发生损伤也不会倒塌、倒塌。
这个设计始终以确保人命为目标,建筑物可能会损坏、倾斜、不能继续使用。这是引入新抗震标准的想法。
大规模地震时

什么是中型地震、大规模地震?

如上所述,建筑物的构造讨论是针对中型地震和大规模地震进行的。中规模地震约为烈度5强左右,大规模地震约为烈度6~7级左右的地震。
在震度地震的规模和地震的规模没有明确记载。因此,虽然不能明确说明按照建筑基准法建造的建筑物能承受多大程度的地震,但是根据过去的地震数据和研究,作为一个目标。

实际遭受地震的建筑物受损是什么?

以近年发生的地震灾害为基础,将设想的建筑物受害情况分成木造和钢筋混凝土建筑,并用表记。但是,即使震度相同,受害情况也会根据建筑物的构造和建筑物建造的地基而变化。这张表上记载的受害并不是全部发生,根据建筑物的状况不同,受害也会变大,有时会变小。

受害情况
(参考:气象厅烈度等级解说表)

木结构的裂缝、裂缝是指土墙(割竹下地)和灰浆加工
设想墙壁(包括拉斯、金属网基底)的裂缝和裂缝。

关于本页的咨询

建筑局建筑指导部建筑指导课构造担当

电话:045-671-4536

电话:045-671-4536

传真:045-681-2437

电子邮件地址[email protected]

回到上一页

页面ID:652-10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