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里开始是正文
第20回:路标所讲述的鲍鱼和淡岛信仰
最后更新日期2024年7月9日
石塔
鹤见区上末吉4丁目的旧道沿岸有一座叫做行定庵的小寺庙。
与其说是寺庙,不如说是屋风,如果里面没有墓地的话,谁都不会注意到寺庙吧。在这个走庵的入口,面向旧路建有一座名为“一亿念佛供养为二世安乐”的石塔。在高87厘米、宽25厘米的角塔上,塔身现在好像要倒下了。右边有一条路标,上面写着“右鲍鱼道,左本村富士道”。(背面)宝历三酉年九月(1753年)
行定庵古时候被称为大日山行定院,是1691年(1691年)盛荣庆海开基的净土宗寺。之后,衰退后变得无住,由下末吉曹洞宗的宝泉寺第十世大了慧满复兴,改变了现在的宗旨。
此后,成为本寺宝泉寺的隐栖寺。净土宗时代在尼寺,墓地里排列着庆海尼(1698年9月21日寂)的其他尼姑的墓。行定院在明治时期改为行定庵,由尼姑住持。
智参觉惠尼品位,1890年11月5日
桂法德林尼品位,1906年2月9日
真岳秀禅尼品位,1940年1月30日
那么,这个路标原本是在末吉桥的西侧,据说转移到现在的地方是在昭和初期之后。路标上可以看到上末吉村小林和施主名,小林姓是梶山一带多的世家。另外,梶山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女人念佛讲盛行的地方。
在梶山二丁目的小林忠一先生面前,有1673年(1673年)建造的念佛讲供养塔,施主14人都是主妇,其中11人是小林姓。无论哪一个都是“小林——内仪”。在末吉桥旁的路标的建立者小林,或许有多个女人念佛讲中。末吉桥是梶山地区东边的尽头。据说女人念佛讲大多是由地缘关系组织起来的,以附近的净土宗寺院为中心进行的,梶山的女人念佛讲也和行定庵有关系。小岛作为女神有女性共同的信仰,这个路标的建立也充分考虑了和女人念佛讲的关系。
沿着鹤见川的堤坝去太尾方向的话,大熊町的前面就是折本町的淡岛神社。很久很久以前,从江户那边采摘的淡岛神社参拜的旅人看到桥下的路标,松了一口气,急着走了路吧。
据说淡岛神社(现港北区折本町)在江户时代作为女人信仰的神,在平民之间广泛受到崇敬。在“江户名胜图会”上,“淡岛神社・相模街道大熊村向左十三、四个町人在折本村,供奉神主云路氏。祭祀是3月3日,庙会是每月的元旦,十三日,祭神是少彦名命和神功皇后二座,劝请的开始不详”。纪州和歌山的加多神社被称为总总公司,现在也把红色的纸人偶作为妇女的护身符分发。
据说妇科病、生孩子、安产祈顿都有灵验。
近世中期以后,平民之间以各地的灵场参拜为目的的寺庙巡礼盛行起来。女人念佛讲等也离开了村里生活的束缚,作为合得来的女性之间的娱乐活动,以讲为中心,逃出村外也变得活跃起来,这也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天保年间(1830~1843)上淡岛的申请者这一祭文读法在全国漫步,推广了淡岛信仰。
淡岛神社是住吉神的妻子神,因为得了血病,所以放在住吉神社的门上被冲到海里,3月3日漂到纪州的淡岛被祭祀了。据说3月3日的送神仪式之一的“流雏”就源于这个。在折本町的淡岛神社境内,建有像女性神一样的针供养的大碑。据说,纳这个针的习惯只限于鲍鱼大人,3月3日的节日里为了缝纫的进步,村里的女儿们把旧了的针交纳了。
淡岛信仰在医学不发达的时代,都是以女性为对象,通过申请者在全国普及并流行了一段时期,但也确实给农村的女性带来了活力,生活热情也有了转换。现在,行定庵的路标已经没有路标的事了,很长一段时间都寂寞地站在路旁。
鹤见区文化协会“鹤翔”
鹤见历史会/大熊司
关于本页的咨询
页面ID:374-389-776